当前位置: 主页 > 争鸣评论 > 评论 >

“水墨雕塑”的创造者



2024-12-11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阅读:0

周京新推介词

鲁虹

艺术家周京新的创作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戏剧人物;一类是都市水墨。虽然在眼下的艺术市场上,他的前一类作品更好买,但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我觉得他的后一类作品更有创意与个性,也更有艺术价值。

周京新对写意人物的迷恋在上大学时就显露出来了,有意思的是,虽然他为钻研写意人物花了不少心力,吃了不少苦头,可当时他在这方面的收获并不大,而他在课堂上轻轻松松画出的工笔人物《水浒组画》却意外地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获得了银奖。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又画了工笔人物《扬州八怪》、《竹林七贤》、《西游记》等作品,这使他不但名声大振,还自然而然地被人们划在了当代优秀工笔画家的行列内。

面对不期而至的荣誉,周京新显得异常的冷静和清醒。出于要圆写意之梦的想法,他最终还是抵挡住了来自工笔画成果的诱惑,回到了变幻莫测的写意世界。毫无疑问,放弃眼前的成功,选择新的艺术道路,这对他既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挑战。

周京新的现代水墨人物出现在画坛并引起人们关注是90年代中期的事情,但他此前却为此做过必要的铺垫。据他本人介绍,他在全身心投入写意人物领域时,感到最大的问题是,虽然传统水墨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但它在面对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与现代人物时,总是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将传统纯正的水墨精神比较准确地演绎到现代生活与现代人物表现上,他在正式着手画现代人物前,曾花了相当多的时间画少数民族。在他看来,这种选择是他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种通道。1985年,他受南京艺术学院委派到新疆任教时,曾用毛笔与宣纸画了一批少数民族人物写生,这批作品以线条的表现为主,略加墨色皴染,可算是西方写实风格与传统写意神韵的结合。后来因感到此种画法并不太适应表达现代人物,且个人风格不太突出,所以他没有继续画下去。到了90年代初,他转而以云贵少数民族为表现对象,画了一批水墨写意人物创作。由于深受西南地区特有的丰润气候和衣着服饰的启示,也由于深受法国雕塑大师罗丹和瑞典雕塑大师彼得森作品的启示,周京新一改传统水墨画以线条勾勒为主、色墨填染为辅的表现程式,开始以大面积的“没骨”式的写意笔墨来表现对象的结构。周京新私下里将这种画法称为“水墨雕塑”,因为他在进行新的艺术表现时,其目标就是“使造型呈现笔墨化,使笔墨具有雕塑感”。应该说,这种画法不但适宜于表现现代水墨画人的丰富性、鲜活性、易变性和多样性,而且容易呈现出笔意纵横、墨味盎然、浑厚华滋的韵味。在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之后,周京新终于把创作的注意力放在了现代都市人物上。

周京新近作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是由他身边的人物原形演变而来,但为了突出现代人的特殊精神状态,同时突出笔墨自身的表现价值,他从不以机械写实的模式处理对象,而是根据自己对人物原形的独特理解进行夸张性的描写。其成功之处是,一方面,他在传统意象造型的基础上适度地融进了西方素描的因素,结果形成了自己的造型特点;另一方面,他又在传统没骨画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与自己的造型方式很吻合的新笔墨表现手法,并将其融入到造型、构图、空间等等艺术语言表现因素中。只要我们将他的新作与传统、现代的人物画进行比较性的研究,就会发现他的创造性所在。在一篇不太长的文章中,周京新这样写道:“将‘画’冠之‘写’,算是中国画的一大讲究,落实在水墨人物画上,则显现出它既有‘大利’,又有‘大疑’的难缠劲儿。也许是人物画的‘现代造型观念’与‘老写’总是顶牛夹生地相处不好;也许是充斥画坛的洋腔洋调与‘老写’言语不通,话不投机;也许……。然而,处来处去,我还是觉得‘老写’实在是英明而宽厚的高手,一旦与它亲近了,它能让你脱胎换骨,大获益处。所谓大疑大悟者也。”(1)

周京新的都市水墨人物,不仅形神兼备,而且具有写意的趣味,这无疑开创了一条水墨表现的新路子。相信其影响会越来越大。

2006年1月28日于深圳美术馆

注:(1)见周京新撰文《我画人》,《第一届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文集》,广西美术出版社,1998年11月。


(责任编辑:王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周京新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7-03-07 21:03
上一篇: 长北 | 第十七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印象
热点内容